2013年中國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近4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創2011年以來新高。
中國財政部近日公布的全國財政決算報告顯示,2013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決算數為39073億元,是預算數的152.6%。這一數據刷新了2011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3.1萬億元的紀錄。
財政部表示,土地出讓金收入激增是因為土地出讓合同成交價款增加較多。
據財政部數據,2013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達41266億元,突破4萬億元,同比大增45%。
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通常由四項政府性基金收入構成,除土地出讓金收入外,還包括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、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。
2013年,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占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95%;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259.67億元;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234.3億元;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699.22億元。
這是否表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回升?
“認為地方政府靠‘賣地’過日子是一個很大的誤解?!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對中新社記者指出,事實上,土地使用權出讓獲得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補償;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工業等部門。
財政部數據顯示,2013年土地出讓支出與收入基本持平。其中大多數用于為征地和拆遷提供補償,為征地農民提供補助等。2013年,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約2.1萬億元,為預算數的161%,比上年增長逾50%。